首页 >> 限位开关

三创力促山东青岛农机化转型升级纱窗

文章来源:业展机械网  |  2022-08-13

为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和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新要求,目前各省结合自身特点,着眼短板环节、薄弱区域,加大了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青岛作为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计划单列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1%,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9%。新形势下,该市农机化工作的着力点在哪儿?通过什么途径加快农机化的转型升级?青岛市农机局局长牛润之给出了明晰的答案:“通过‘三创’力促青岛农机化转型升级。”

创建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加快农机化提质增效

今年一开春,青岛农机人就得到了好消息,农业部批复将青岛市作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激励着青岛农机人策马扬鞭自奋蹄。

牛润之告诉记者,经过调研论证,青岛市锁定了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四大主要农作物,突出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统筹整合配置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全力以赴攻坚突破,“力争到2018年,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5%、85%、83%,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牛润之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了解,青岛市农机局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全市农机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397.8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亿元,累计达9.7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2万多台(套),受益农户达到8万余户。在今年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规模下降的情况下,青岛的补贴资金没有减少,依旧达到2亿元。

“我们连续3年获得农业部组织的购机补贴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补贴资金量大,这不仅反映出青岛农机化需求的旺盛度,也从侧面印证了青岛市的农机化工作做得很出色。农业部批复将青岛市作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牛润之说,为此,青岛市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开展“双十双百”创建活动,打造示范带动的典型。计划到2018年,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0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农机合作社100个。依托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免耕与免耕+深翻、深松与深松+深翻、马铃薯单垄单行与单垄双行及小麦密行种植对比试验。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典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不断提高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二是加强全程机械化技术支撑。成立创建专家指导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核等工作。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大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每年培训农机管理和技术人员5000人次以上,切实提高农机管理、技术开发、示范应用能力。三是提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代收、承包经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承担全市75%以上的大田农机作业量。加强以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职能到位、设施完善、纵横交错、覆盖全市的工作网络。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农机作业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争创全国保护性耕作示范市: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

在莱西市姜山镇,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多了些细碎秸秆,脚踏麦田软如厚厚的地毯。种粮大户王志涛激动地说:“我种了1000多亩的小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了3年,土地已经变成了‘面包田’,秸秆腐烂变成了有机质,1亩地用化肥由原来150多斤减少到100多斤,还能节省50元的作业费呢,我种的麦子吃起来更健康!”。胶州市农民杜高古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的300多亩小麦,亩节本增效100多元,他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保护性耕作真叫好,省时省力又环保,景色优美天际蓝,亩产最低一吨半!”。

青岛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10年的发展,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一年两作技术模式,基本形成了一套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模式,耕地肥力明显提高,被农民形象地称为“面包田”,技术在黄淮海地区领先。通过青岛农大专家实打测产,全市保护性耕作小麦亩产426公斤,比传统耕作增长3%,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目前,实施面积130多万亩,占全市适宜面积的59%,减少了秸秆焚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每年为农民增收节支1.3亿多元。

据了解,10年来,青岛市累计投入资金5100多万元,用于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和作业补贴。建设了27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0整镇推进示范镇,培育一批保护性耕作示范户。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对保护性耕作机具敞开补贴、优先补贴和累加补贴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推广使用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积极性,全市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4000多台,玉米免耕播种机2万多台。在示范区以村为单位,每个农户发一张挂图、一本宣传图册;每个村上一堂课、举办一个机具演示会;每村重点培养扶持一名农机大户。市、县两级宣讲团每年深入乡镇举办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6万多人。先后印制《保护性耕作技术画册》、《保护性耕作技术挂图》、《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手册》,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发布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秸秆与表土处理作业技术规程》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作业技术规程》等3项推荐性地方标准,规范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类型、作业规程、技术要点等,为农户、农机手和推广人员提供了参考。

牛润之告诉记者,2017?2019年,青岛市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黄岛区和四个县级市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70万亩,使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由目前的13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占适宜保护性耕作面积的90%以上,创建全国首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市。“这期间要建设一批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市级示范基地和示范镇,培育一批保护性耕作示范户,探索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完善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着力解决玉米秸秆处理、高效植保、节水灌水、肥料管理、杂草控制与病虫害防治和田间应对管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

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保障农机化安全发展

到2015年底,青岛市黄岛区和四个县级市均创建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涉农区市全覆盖,已连续3年无死亡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为此,我们确定了今年要在全国率先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的目标。”牛润之说。

在黄岛区泊里镇封家社区农机安全监理服务窗口,记者看到琅琊镇营后村于云明正在考驾照,倒车、移库等十几分钟功夫就考完了,他告诉记者:“现在挂牌、考证全免费,由于农机部门推行农机监理服务进社区,这不,现在不用往黄岛跑了,在家门口就能办齐各种牌证,省事、省心,也省钱了。”

据了解,针对县级以下农机监管机构的实际情况,青岛市围绕“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管服结合”的思路,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安排300多万元,完成了县级农机监理机构的建设任务。从2013年开始,安排600多万元,推动“监管重心下移、服务窗口前置”,全市建成社区农机监理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60多个,服务中心负责3个左右乡镇、服务窗口负责周边10个左右社区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在村级聘请农机安全协管员3800多人。每年为机手节省工作日6万多个,节约工费、油费等500多万元。同时实行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把20多万台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30多万农机手和140多个农机维修企业全部纳入了监管范围,构建起覆盖全市、责任到人、职能到位、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农机安全监管模式。无缝监管、不留空白,上下联动、立查立纠。

“目前我们又提出了精细化、痕迹化管理,以提升监管水平。”牛润之介绍,通过落实职能定位、岗位设置、工作目标、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操作执行、信息记录、绩效考核等8个“精细化”管理,实施组织领导、工作计划、安排部署、落实责任、行政审批等16个“留痕迹”管理,逐步实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大幅提升行政执行力,显着提高行政效能,做到监管职责有章可循,监管环节有迹可查,责任追究有据可依,风险防范有效可控。

据了解,为强化依法履职,目前青岛市成立了4个督导组,由局领导牵头,加强安全督查,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通过组织各类农机监理培训班,对农机监理考试员、检验员及事故处理员和执法人员进行了轮训,以提升监理人员法制意识和业务能力。同时,投资300万元,配备执法用车12台,移动式检测线7条,桩考仪、无纸化考试设备5套,事故处理设施20套,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现代化的农机安全监管装备体系,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机监管能力。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的同时,每年都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全市建立健全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农机事故应急体系,强化了与安监、公安、卫生等部门的组织协调配合,农机监管人员经历了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实战锻炼,提高了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能力。

“张桃林副部长在2017年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机械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管理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他要求我们农机化主管部门必须以变应变、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快培育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动能。对我们青岛来说,通过‘三创’来加快农机化的转型升级既有现实基础和需求,更有发展空间。我们的出发点是提升农机化水平,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对此,我们有十足的信心。”牛润之笑着说。

三亚男科医院地址

合肥治疗耳聋耳鸣哪家好

西安好的看鱼鳞病医院

温州哪家计划生育最好

镇江医院泌尿外科